close

  本報訊(記者劉元聰 通訊員朱素芳 熊漢華)最近,江漢區唐家墩街西橋社區書記董守芝,一直忙著給轄區內的幾個物業小區挨個組建業委會。“這些次新小區問題開始冒頭,得把工作做在前面。”
  西橋社區近7000戶,1.7萬人,管理工作千頭萬緒。在社區居委會幹了21年,董守芝做了許多次“吃螃蟹”的人,也讓“問題”社區一躍成為全省文明社區。
  2008年,董守芝在全市第一個嘗試居民自助物業全覆蓋:在所有沒物業的老舊小區,由社區牽頭,居民自己推選“管家”,每戶每月最高收取20元物業費,主要用於衛生、治安、綠化等管理工作。這一招,在當年被住建部和中國物業協會定位為“西橋模式”。
  “老舊物業的管理有了方法,次新小區的問題又出來了。”董守芝以轄區穗豐小區為例向記者介紹:該小區1999年起入住,一直是開發商的子公司在經營物業,幹得不錯。但15年過去了,設施逐漸老化,房頂開始漏水,居民也開始拒交物業費。去年8月,物業虧損70多萬元,準備年底撤場。
  消息傳出,正在醫院進行雙乳纖維瘤手術的董守芝還沒等抽線,便強行出院,一邊輓留老物業,一邊張羅著幫居民成立業委會。最終,今年1月26日召開選舉大會,400多戶業主投票選出了可信服的“當家人”。  (原標題:董守芝:幫居民找好“當家人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d01cdpyf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